全球工业设计行业市场规模持续扩大,现实中人们对工业设计的理解却存在诸多误区,这不仅阻碍了产品迈向卓越的步伐,甚至可能让企业错失市场良机。
一、美观至上,功能掉队
许多人错误地认为工业设计仅仅是给产品披上华丽的外衣。外观颜值在当今的消费品市场固然重要,但部分企业在追求美观的道路上误入歧途,过度聚焦外观,全然不顾产品的功能实现。
以智能音箱为例,部分设计者过度聚焦于打造酷炫的外形、时尚的配色,却忽视了声学性能这一核心功能。结果,音箱在播放音乐时音质浑浊、音量失衡,导致用户体验大打折扣。
二、自我陶醉,忽视用户研究
有些设计师仅凭个人喜好或主观臆断进行设计,缺乏对目标用户的深入洞察,导致产品滞销。若未能进一步深入挖掘客户内心真正的想法,就容易导致设计偏离客户预期。
成功的工业设计必须扎根于用户需求,通过细致调研找准设计方向。
三、追求极致复杂,舍本逐末
部分设计师陷入追求复杂设计的误区,认为复杂意味着高端。
有些机械手表为了追求极致复杂的工艺和功能,加入了过多的陀飞轮、万年历、三问等复杂功能,使得手表价格大幅提高,这些功能日常佩戴中不仅很少用到,复杂的功能还增加了其故障率。该设计忽略了大多数消费者对手表计时准确性和外观美观性的需求,舍本逐末,导致市场受众面狭窄。
简洁易用才是多数用户的追求。工业设计应遵循 “少即是多” 原则,去除冗余,聚焦关键功能,让产品回归简单高效。
四、跟风模仿,缺乏创新
市场上一旦出现某个爆款产品,一些设计者便不假思索地跟风模仿。
比如智能手环市场,看到某品牌手环走红以后,许多厂商纷纷跟风推出类似产品。没有在设计理念、功能拓展或用户体验上进行创新,导致市场上智能手环产品同质化严重,消费者难以区分。
工业设计应立足独立研发,挖掘新颖的设计理念,满足用户不断变化的需求。
五、团队协作摩擦,设计与生产脱节
设计师与工程师如果不充分沟通,可能会导致工期延长的情况。比如在设计电子产品时,工程师发现在实现内部电路板布局、散热设计时,出现无法适配的情况,不得不要求设计师返工修改。
某公司想要设计一款便携式投影仪,为了达到小巧便携且具备高清投影效果,将所有的光学和电子元件都集成在一个很小的空间内,导致散热空间不足,投影仪在使用一段时间后会因过热自动关机,严重影响了使用体验。
跳出误区,拥抱卓越设计
1、 构建功能优先思维,确保外观设计的调整不会牺牲功能完整性,实现外观与功能协同优化。
2、 回归设计本质,时刻牢记产品设计的核心是满足用户需求。将用户研究贯穿设计全周期,针对不同人群的设计需求,有针对性的做出优化调整。
3、 遵循简洁设计原则,对产品的功能、结构和外观进行优化整合,以最精简的方式呈现产品的核心价值。
4、 培育创新文化土壤,企业要营造鼓励创新的内部环境,设立专门的研发创新基金,激励设计师突破传统。
5、在团队协作上,打破沟通壁垒,深化协同机制,让设计师、工程师、市场人员等紧密携手,形成强大合力。
上海浪尖设计愿和大家一起携手共创、共生、共赢,用智慧与汗水浇灌出工业设计的璀璨未来。